數字化農企,是農業發展得高級階段,也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我國數字農業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對于農企而言,只有主動適應潮流,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才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有效推動企業降本、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
作為河北省“專、精、特、新”企業、石家莊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北雙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雙星種業”)公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經過30余年的科技探索,雙星種業目前已培育出西瓜新品種120多個、甜瓜新品種50余個,向日葵新品種20余個。特別是向日葵花粉活性鑒定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的行業空白。
近期,在以“COP 釋放數字生產力”為主題的2021致遠數字化升級成果全國巡展石家莊站現場,雙星種業副總經理王衛東介紹,實現公司人、財、物與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支撐公司“十四五”發展戰略,助力整體運營管理水平提升。
打造構建企業一體化運營
雙星種業其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石家莊市雙星西瓜研究所,是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科技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產品深受廣大農民信賴,并與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印度等多國知名企業建立了國際技術合作。2016年,雙星種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據介紹,雙星種業屬于典型的“小而全”企業,盡管人員規模不大,但各種機構一應俱全,如科研、銷售、生產、質檢、人事、行政、財務、項目管理等,“我們是一家標準的農業種植企業,從品種的研發、選育、繁殖到包裝和銷售,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我們實行項目化管理。”王衛東表示。
同時,雙星種業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產、試驗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南、新疆、甘肅等地。但是,由于辦公地點分散,這給企業統一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此外,雙星種業的產品種類繁多,而且作為農產品的“種子”,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僅是種子的成本問題,更關乎到農民的損失,所在在管理標準的要求上也更加嚴格。
綜合以上經營情況,如何規避生產經營風險、保證高效規范運行?這給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衛東認為,雙星種業急需建立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統來提供支撐。
“我們在2014年開始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逐步規范基礎管理,首先是針對財務在線化需求,上線了一款財務核算軟件,解決了當時財務異地辦公的問題。但由于軟件功能相對單一,導致我們的財務核算存在一定缺陷,對公司未來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障礙。”
王衛東表示,對于雙星種業而言,影響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企業內部存在信息孤島、內部信息無法共享、現有軟件存在“重復審批、重復錄入”問題。為此,雙星種業攜手致遠,借助致遠協同運營平臺COP,打造了以“人”為中心,以“流程”為主線,以“表單”為載體的一體化運營模式。
低代碼業務定制賦能管理升級
基于協同運營平臺COP,雙星種業將公司總部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二級單位的業務連接起來,進行統一管理,特別是通過COP提供的低代碼開發能力,構建了綜合審批、預算管理、項目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科研模塊、生產管理、資產管理、績效管理等26個業務應用、229個業務流程,有效提高審批時效,實現公司人、財、物與產、供、銷一體化運營。
在業務構建方面,為解決種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雙星種業引入了項目管理模式,涵蓋項目立項、項目計劃、項目績效、項目預算、種子出庫(材料出庫)、項目進度、種子入庫、生產組配、外引管理、項目關閉等,通過COP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記錄并形成閉環管理。
質檢管理則涵蓋種子出庫入庫前的各項檢測指標等,實現了同品種在不同時段的檢測指標,并通過計算實現種子不同時段指標的對比;生產管理實現了與U8供應鏈系統的集成,涵蓋項目立項后各項目所需種子的詳情,并在制造種子時核算項目成本;人事管理涵蓋員工招聘、入職申請表、員工信息登記表、員工調動申請表、員工離職申請表、績效考核表等;行政管理涵蓋日常辦公、印章管理、酒店管理、車輛管理、合同管理等。
“在財務方面,COP不僅僅是幫我們將財務管理搬到了線上,其更是一套能夠上接企業戰略、下達工作績效的管理平臺,該平臺可以將我們每年制定的戰略目標,其中發包括收入、利潤、各部門的費用控制等都可以設計到目標里去,然后再結合每月的資金預算、每筆費用的發生、每筆貨款的回流來及時更新績效數據。”
可以說,基于科研創新戰略,雙星種業借助致遠協同運營平臺COP,打造企業內外協同一體化中臺,實現管理升級。王衛東認為,信息化是一個需要持續改善和不斷優化的過程,未來,企業信息系統將進一步內延外擴,帶動雙星持續創新,造福農民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