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安全管理涉及重大社會影響,是國家與省級安全監管部門的核心關注要務。集團安全管理需通過企業貫標與配套信息化建設,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員工健康和環境監管與企業日常的實際業務運營相融合,建設出滿足集團安全管理的體系化、審計化、安全化的管理平臺。
平臺規劃要緊貼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求,以構建一流安全管理平臺為目標,全面實現全集團安全工作可指導、安全流程可管控、安全數據可查看、安全責任可考核。
集團安全管理業務架構
致遠互聯集團安全管理平臺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 33000-2016)等標準為基本框架,建設內容包括組織管理、合規管理、目標管理等12個業務模塊,旨在提升集團安全管理工作的數字化、可視化和標準化,從而為集團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總部決策門戶:總部安全決策門戶設計為四級應用穿透,第一級門戶匯聚全集團安全管理關鍵指標、安全生產投入進度、安全生產任務圖等綜合性安全管理信息,各模塊基礎數據、任務進度一目了然,并支持層層穿透至末級信息來源,全集團安全管理的宏觀成果與微觀過程一覽無遺,為集團總部進行安全管理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輔助支撐。
合規管理:全級次上報適用的安全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與本單位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并動態更新集團安全法規庫、政策庫、制度庫,全面統一了集團安全管理口徑,有利于對照安全監管要求,支撐全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
組織管理:全級次上報企業基本信息、安全組織、安全員與安全資質證書,形成并動態更新集團安全組織庫、安全員庫、資質庫。
目標管理:確定全級次企業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確保安全目標管理的合規性,讓安全管理工作量化可查。
投入管理:全級次把控三大類安全投入的年度預算數、本季投入數、下季預測數,圖形化展示投入規模、投入節奏,輔助分析決策。
動態管理:全年安全生產目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反饋;定期安全檢查,督促整改反饋;落實安全會議決議,總結評價有據可依。
標準化管理:集團總部通過匯聚各級單位的標準化成果,能夠快速推廣先進單位的標準化工作經驗,全面提升全集團的標準化工作水平。
風險與隱患管理:集團通過風險等級與隱患排查的貫標報送,形成全集團統一的風險等級信息庫與研判報告庫、隱患排查治理庫與研判報告庫,支撐各類安全風險及隱患的快速識別、快速研判,快速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
宣傳與培訓管理:集團通過建立從安全培訓計劃、培訓過程記錄、培訓信息共享到培訓考試認證的全過程教育培訓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全員的安全責任意識與安全實操技能,并支持與安全宣傳聯動,快速發布培訓計劃、培訓信息、認證信息與相關安全公告快訊,以達到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
現場管理:集團通過細化安全現場管理,將涉及安全的資產與設備管理過程作為數據與安全資產統一進行合規化流程管理,避免國家應急管理局等安全檢查單位安檢不過關導致的企業停產整改風險,提升了安全檢查的效率,降低了安全檢查的整體成本。
應急與事故管理:集團通過預先建立應急組織,維護應急物資,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來降低事故發生所造成的危害,并通過應急演練不斷地完善應急預案,提升員工應對事故風險的能力,降低損失;事前完善值班制度,事后及時上報處理,便于集團全局性把控。
職業健康管理:集團通過系統性關聯聚合員工的檔案信息,為員工建立職業健康體檢機制,由第三方體檢機構根據企業從業人員健康體檢結果,最終生成年度分析報告,存檔備查。并通過數據分析,及早發現職業病高發領域,采取措施降低職業病危害因素。
節能與減排管理:集團遵照《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的相關要求,落實“單位GDP能耗統計”三個方案與“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三個辦法,全面匯聚集團能耗信息與減排信息,為集團做出降耗環保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應用價值
建立順暢平滑的安全組織、目標和任務協作通道;加速相互之間的信息流轉,有效提高協作效率;集團安全管理工作合理統籌、高效開展。
統一安全管理入口出口,實現安全生產的全局性監控,把握安全預算投入規模、投放節奏,規范安全管理全業務過程,全面提高安全生產風險防范能力。
統一安全主數據,信息實時更新授權共享,管理過程可跟蹤、可追溯,明確數據權限,保證信息安全;全面的安全數據分析與呈現,有效輔助領導決策。
實現集團安全管理業務執行數據前后有效銜接,資源整合,相互聯通,業務執行與評價有據可依,節省時間,減少差錯,提高業務完整性和有效性。